针灸治疗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目前被证实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所致,成为了当前最流行的外眼疾病,多表现为睑结膜出血,眼部感觉灼热感或是有异物,同时会有粘性分泌物产生,有的严重患者会出现浮肿,目前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中医的针灸治疗急性结膜炎。
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已有不少单位发表了关于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章。但从总体看,方法还不多,样本亦较小。八十年代之后,不仅所用的刺激方法有针刺、穴位注射、耳针、指针、拔罐及穴位激光照射等;而且进行针灸预防本病的大量实践[1]。其中,耳穴刺血的资料较为丰富,无论是治还是预防,效果均称满意。有人曾将耳部压痛点放血与内服清热解毒、凉血祛瘀、疏风明目之中药汤剂相比较,发现前者的疗效显著超过后者(P<0.01)。目前,针灸治疗本病的有效率在90%以上。
一、针灸治疗
1、剌血
(一)取穴
主穴:耳尖、耳背静脉、压痛点。
配穴:太阳、攒竹、睛明(均体穴)。
压痛点位置:以毫针柄或火柴棒,在患者双耳垂上均匀按压,寻得相互对称压痛明显之点。此点与周围皮肤略异,肤色稍深且呈粟粒大小之结节;如测不出,可以眼点代替。
(二)治法
主穴可单取1穴,亦可结合应用。疗效不明显时再加用配穴1~2个。主穴操作:手指反复揉捏耳尖至充血,将耳前折,以三棱针挑破,或在耳背隆起最明显之血管、耳垂压痛点刺血,并用拇食指挤压,一般出血4~5滴,重者7~10滴。太阳、攒竹点剌并挤出绿豆大血珠。睛明浅刺约4~5分,不作提插捻转,留针15分钟。每日1~2次,双耳交替轮用。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901例,其有效率在97.8~100%,多在5~7天内见效[1~6]。
2、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目1、目2、眼。
(二)治法
主穴均用。氦-氖激光器,功率7毫瓦,波长6328埃,以光导纤维直接照射穴位,光斑直径3毫米。每穴照射5分钟,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1、痊愈:经3天治疗,患眼疼痛、畏光、流泪症状消失,睑球结膜水肿和充血消退;2、显效:经5天治疗,上述症状和体征减轻:3、有效:经7天治疗,上述症状、体征减轻。
共治283例,痊愈135例(48.4%),显效95例(33.3%),有效52例(15.3%),总有效率100%[7]。
3、体针
(一)取穴
主穴:睛明、太阳、风池、合谷。
配穴:四白、攒竹、瞳子Liao、丝竹空。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收效不明显加用或改取配穴。以28~30毫针,太阳直刺1.5~2寸深,风池穴向同侧眼球方向直刺,轻微提插捻转,使针感向前放射至眼部,合谷穴针尖向上轻刺,促使针感向上传导。睛明穴用30~32号2.5寸毫针,深刺至1.5~2寸,送针宜轻宜慢,不提插捻转,以眼球感酸胀为度,令患者闭目静坐。余穴宜轻刺慢刺。留针15~20分钟。太阳穴出针后挤去血几滴。每日1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607例,其有效率在99%~100%之间[8~10]。
4、拔罐加剌血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少泽、太阳、攒竹(上为体穴),耳尖、肾上腺、眼(上为耳穴)。
(二)治法
令患者正坐,先取配穴刺络,每次取2~3穴,对准穴区,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数滴,然后以消毒棉球压迫穴位止血。接着,嘱其头略前倾,暴露穴区,取三棱针迅速刺入大椎穴,深0.5~0.8厘米,即去针,略作挤压,使之血出,用贴棉法或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15~20分钟。每次出血量,成人以不超过10毫升为宜,皮肤最好能显现瘀斑。效不佳者,可呈梅花针样点刺即在大椎穴点刺一针,然后在大椎上、下、左、右5分处,各点刺一针,再用闪火法或抽吸法拔罐,留罐5分钟,出血约15~20毫升左右。每日一次,不计疗程。亦可配合滴25%氯霉素眼药水或/和醋酸可的松眼药水。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549例,结果痊愈1511例,有效2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9.3%[12,13]。
5、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眼(耳穴)、太阳。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0.1毫克/毫升)。上穴任取1穴,双侧均取。太阳穴注入药液每次每侧0.5毫升,眼穴0.2~0.3毫升。每日1次,3天为一疗程。可配合0.25%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每天4~6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352例(其中单用太阳穴注射206例,单用耳穴146例),结果痊愈150例,显效101例,有效80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94.0%。其中以耳穴注射疗效为优[15]。
6、刺血(之二)
(一)取穴
主穴:中冲、印堂。
(二)治法
单侧患病取一侧穴,双侧患病取二侧。每次取1穴。医者以左手拇、食指挟紧中指,待其充血后,用三棱针点刺,稍加挤压,出血数滴。每日1次,3天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408例,3天内愈显率为96~98.5%。
针灸治疗急性结膜炎是比较可行安全的方法,但是一定要在正规医院在大夫的指导下进行。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常见疾病
- 妇科
- 男科
- 皮肤科
- 心理科
-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