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食疗
心律失常用食物治疗(中医谓心悸),最早见于《灵枢·五味篇》,总的来说,心律失常的患者在饮食中限制食盐摄入、摄入大量蔬菜水果是至关重要的。在营养上,充足的维生素C、钾离子、、镁离子、适量的碘和复合维生素B摄取对心律失常的预防和矫正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食疗复方
方1:枣仁粳米粥
组成:酸枣仁15克,粳米100克。
用法:酸枣仁炒黄研成细末。将粳米煮粥,临熟下酸枣面,空腹食用。每日1~2次,1周为1个疗程,可连服数个疗程。
功效:养心安神,滋阴敛汗。
主治:心律失常,属阴虚火旺型,心悸不宁[1],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
方2:莲子粳米粥
组成:莲子30克,粳米50克。
用法:先煮莲子如泥,再人粳米煮作粥,空腹食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主治:心律失常,属心血不足型,心中悸动不安,神乏无力,面色无华,失眠多梦者。
方3:百合45克,生地15克,酸枣仁20克,冰糖适量。将百合、生地、酸枣仁同入锅中,水煎2次,去渣合汁一大碗,加入冰糖稍煮即可饮用,每天1剂。
方4:煅石决明30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取3药加水300毫升,用旺火煎半小时,去渣取汁,再加糯米及600毫升水煮成粥,加适量红糖食用。
此两方适用于心神不宁型患者,即心律不齐伴心悸胆怯,善惊易恐,多梦易醒,食欲不振,舌淡红,脉虚弦。
方5:桂圆肉15克,大枣10克,粳米60克。将桂圆肉、大枣用清水洗净,与粳米煮粥服。黄芪30克,乌骨鸡半只,盐、酱油及调料各适量。鸡肉洗净切块,放沙锅内与黄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分作3~4次食用。
此方益气补血,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血不足型,即心律不齐伴心悸不安,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四肢无力,舌质淡红,脉细弱者
方6:人参5~10克,朱砂1克,猪心1个。同时放锅内隔水蒸熟,连汤带肉一起服食。
方7:核桃仁25克,人参6克,生姜3片,冰糖少许。共煎,临睡前服用。
此两方温阳益气,宁心安神。适用于心阳虚型,即心悸头晕,动则更甚,气短胸闷,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方8:赤小豆50克,山药50克,芡实25克,薏苡仁25克,莲子25克,大枣10枚,糯米60克,白糖适量。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烂,调入白糖稍炖即成,每天分2次服用。
理气化痰,宁心安神。适用于痰湿阻滞型,即心慌气短,心胸痞闷胀满,痰多食少,腹胀,恶心,舌苔白腻,脉弦滑者。
方9:生山楂50克,蜂蜜250毫升。将山楂加水适量,煎至七成熟烂,水将耗干时加入蜂蜜,再以小火煮熟透收汁即可,待冷放瓶中贮存备用,酌量食用,每天1~2次。
此方活血化淤,行气和络。适用于淤血阻滞型,即心悸不安,短气喘急,胸中闷胀或刺痛,而唇紫暗,舌质紧或有淤斑,脉细涩,治疗宜。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常见疾病
- 妇科
- 男科
- 皮肤科
- 心理科
-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