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婴幼儿如何喂养?

养生专家

文章导读:>   (三)幼儿固体食物喂养阶段的行为   1、家长的喂养行为   家长要先树立健康饮食观,并在进餐过程中帮助孩子建立健康饮食观。让孩子参与食物的制作、餐桌摆放等进餐前准备工作,提高儿童对进餐的兴趣,并了解相应的营养知识。   幼儿期应执行一日三餐的进食规律,将零食作为正餐的补充。不宜用食物表达父母的爱和恨。水果不可替代蔬菜,不要用饮料替代水。   2、孩子的进食行为   养成良好进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不厌食。不在看电视时吃零食、喝饮料。不随时打开

  婴幼儿喂养

  婴幼儿阶段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由食物中获得。婴幼儿的生长速度较快,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同,所需食物性状不同,各阶段的营养行为差别也很大。父母应做到保证儿童各个阶段的营养需求,注意食物多样化、平衡和适量的现代饮食原则,在婴幼儿不同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喂养行为,注意纠正孩子的不良进食行为,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根据食物性状的不同,婴幼儿食物可以分为:液体食物;泥糊状食物;幼儿固体食物。

  婴儿液体食物,主要指母乳和配方奶其次是其他奶类。代乳粉以谷类为主,但作为婴儿早期食物不如奶类。

  泥糊状食物可分为两大类:工业化泥糊状食物包括米粉和瓶装泥糊状食物;家庭制作泥糊状食物。

  幼儿固体食物是较之泥糊状食物更为成型的食物,但与成人固体食物相比更为细软。

  (一)液体食物喂养阶段的行为

  母亲要充满爱心地哺乳,注意喂养时与婴儿的眼神交流、足够的肌肤接触及给予婴儿充分的语音刺激。即便是人工喂养的母亲也要尽量避免焦虑,减轻无奶的内疚感,用类似母乳喂养的行为来哺喂孩子,这样做亦可达到母乳喂养的效果。

  母乳喂养早期应做到按需哺喂,但母亲应尽快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分辨出婴儿哭闹除饥饿外的其他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逐步将喂养规律化。

  (二)、泥糊状食物喂养阶段的行为

  1、家长的喂养行为

  当孩子出现“恐新”现象时,家长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并耐心地少量多次哺喂,直至孩子适应这一新提供的食品为止。提供新食物时要注意奶量的调整。

  ■恐新:是一种基本的防护本能,这是儿童同环境建立关系时完全正常的表现。一般经过先舔、勉强接受、吐出、再喂、吞咽等,反复5―15次,经过数天才能毫无戒心地享受新的、开始拒吃的食物。家长不能把开始的拒绝视为不喜欢,不再给吃,这会剥夺孩子学习喜欢吃这种食品的机会。7―8个月后孩子味觉发育了,要进一步调整食物色、香、味、形,这是诱发食欲,保持良好食物兴奋性的营养心理学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7―9个月要给予需咀嚼的食物,吞咽、咀嚼、消化、吸收等胃肠生理功能均需通过“吃”来培养和提高。从进入换乳期起,家长要不断注意食物性状的变化,以适应其生理功能的不断成熟。

  从进入换乳期开始要注意给孩子提供“自食”的机会,通过手眼协调及精细动作的练习促进孩子智力的发育,该过程还可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和自立。

  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和气氛,不在吃饭时训斥、打骂儿童,进餐环境避免嘈杂。在进餐过程中,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孩子的进食行为

  学吃是该年龄段儿童要学习的重点技能,包括学习爱吃各种食物、学习进餐的礼节和吃的技能。

  应避免边吃边玩、不定时间、不定地点、不定量进餐。

  (三)幼儿固体食物喂养阶段的行为

  1、家长的喂养行为

  家长要先树立健康饮食观,并在进餐过程中帮助孩子建立健康饮食观。让孩子参与食物的制作、餐桌摆放等进餐前准备工作,提高儿童对进餐的兴趣,并了解相应的营养知识。

  幼儿期应执行“一日三餐”的进食规律,将零食作为正餐的补充。不宜用食物表达父母的爱和恨。水果不可替代蔬菜,不要用饮料替代水。

  2、孩子的进食行为

  养成良好进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不厌食。不在看电视时吃零食、喝饮料。不随时打开冰箱找食物。学会与人分享食物。让孩子喜欢吃各种食品,避免形成挑食、偏食、异食、拒食等不良进食习惯。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招募推荐

健康头条

更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为你推荐

更多>

小编解答

更多>

相关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