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首席医学官辞职 恒瑞医药股价走低持续一年

 2778

4月12日,恒瑞医药发出异常信号。当晚,恒瑞制药宣布,董事会最近收到副总经理邹建军的辞职报告。邹建军因个人原因辞去上述职务后,将不再担任恒瑞制药的任何职务,其相关工作已移交。同时,恒瑞医药宣布任命张晓静为公司副总经理、首席医疗执行官(肿瘤)、王泉人为恒瑞医药副总经理。

邹建军于2015年加入恒瑞制药公司,是该公司的首席医学官。现在是她恒瑞人身份的第七年。离她原来的工作终止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此时,她因个人原因辞职,这有点发人深省。

前同事担任副总经理。

当晚,邹建军辞职时,宣布任命两名新副总经理:任命张晓静为恒瑞制药副总经理、首席医疗执行官(肿瘤)、王泉为恒瑞制药副总经理。

其中,张晓静出生于1977年,2019年加入恒瑞医药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肿瘤医学部临床研发,负责肿瘤创新药物的临床开发和未上市新药研究。

恒瑞医药表示,未来张晓静将承担临床研发领域的重要领导,继续稳步推进恒瑞医药肿瘤管道的临床研发。

另一位新任命的副总经理是36岁的王泉人。他是恒瑞最年轻的副总经理。2014年加入恒瑞医药,从事抗肿瘤新药临床开发,主持多种1类新药及联合用药的临床开发。2021年至今,他担任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临床医学、临床药理学、临床统计学等事务。

值得一提的是,张晓静在省肿瘤医院血液内科和肿瘤内科担任住院医师四年。她还在诺华制药、拜耳等跨国制药公司工作。2009年,邹建军被派往新泽西的美国拜耳总部,开始在全球医疗事务部工作。

就时间轨迹而言,两人同时在拜耳工作。

为什么50岁的副总裁闪辞?

据公开资料显示,邹建军50岁,2015年任恒瑞医药首席医学官,2017年6月任副总经理。

邹建军之所以有点奇怪,是因为根据公开信息,她原来的工作终止时间是2023年1月15日,2020年的工资是210万,仅次于恒瑞制药时任董事长周云曙(480万)和董事张连山(218万),是公司第三大高薪。

今年2月,恒瑞制药还宣布,由于个人原因,47岁的公司副总经理张月红辞职。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他在诺华瑞士总部担任人力资源总监,2018年担任公司首席人力资源官,2020年1月担任副总经理。张月红的终止时间也是2023年1月15日。

两位高管都选择辞职,而邹建军也是恒瑞医药的首席医务官,这对公司来说绝对不是正常的信号。

此外,2020年7月9日,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1.1类创新药吡咯替尼(产品名称:艾瑞妮)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完全批准上市。邹建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坚持创新,以患者为导向,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不仅如此,2018年,邹建军加入恒瑞医药的第三年,在接受医学自媒体采访时,她感动地说:我每天醒来,期待着去上班,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因为我在做我喜欢的工作。

据了解,邹建军虽然已经50岁了,但她看起来很年轻,身体状况也很好,这的健身习惯。

她曾经说过:恒瑞办公室的五楼是一家健身房。我来恒瑞的第一天就拿到了一张卡片。每天早上5点起床,跑10到15公里。

跑步可以让人聪明、精力充沛、年轻。她笑着说:跑步让我深深体会到坚持的意义。

不幸的是,明白坚持意义的邹建军并没有坚持到2022年恒瑞医药结束。

股价下跌一年。

事实上,一年多以来,恒瑞医药确实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而这段艰难的时期,很多高管选择了离开。

2000年,恒瑞制药股价突破1000亿元,2017年11月一年时间在2017年11月,成为首只市值超过2000亿元的医药股;2019年2021年,恒瑞制药股价突破3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成为a股最强的医药股,甚至被称为药茅。

2021年1月8日,恒瑞医药股价达到最高点97.23元/股,市值高达6200亿元。当时很多投资者幻想恒瑞能进一步突破7000亿元,继续神话。

股价下山自2021年1月以来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2021年1月18日,恒瑞医药股价跌破90元/股,3月8日,恒瑞医药股价跌破80元/股;

2022年4月13日,恒瑞医药股价报收33.64元/股,总市值降至2146亿元。

恒瑞高的6200亿元市值到今天的2146亿元,恒瑞医药市值蒸发了4000亿元,股价下跌了600多,从医药一哥到医药一切。

这一变化不仅让投资者难以接受,相信恒瑞医药内部管理团队和员工也难以接受。

面对股价的滑铁卢,恒瑞医药并没有坐视不管。周云曙退位后,孙飘扬再次下山,股权激励计划在2021年底终止,随后计划以高达12亿元的价格回购。他采取的每一步都是给市场和投资者信心,他做了很多事情来提振股价。

但在2022年第一季度,恒瑞制药的股价走势并未逆转,从1月初的50元左右跌至30元左右,距离跌破2000亿元已不远了。

为何恒瑞医药跌跌不停?

所以,到底为什么恒瑞医药陷入这个漩涡?

盛马财经认为,首先,市场对恒瑞制药是仿制药企业还是原研究型制药企业的认定存在分歧,导致其估值波动较大。关于创新药物本身的核心竞争力,也存在争议。

其次,集中采购的痛苦还没有完全消退。如果说恒瑞医药的牛市是市场热情的充分体现,那么集中采购的规范化绝对是一种猛烈的退烧药。

集中采购关系到国计民生,仿制药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截至2021年年中,恒瑞医药集中采购的仿制药有18种,这些仿制药的价格平均下降了72.6%。

2021年6月23日,第五批国药集采在上海开标,恒瑞制药一款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的造影剂产品碘克沙醇注射液未中标,原因是重磅产品报价过高。

恒瑞021年第三季度,恒瑞绩蒙上了阴影,2021年第三季度,恒瑞医药营收69.01亿元,下降14.84%;

最后,尽管在仿制药业绩萎缩的背景下,恒瑞医药正在寻求业务转型。2021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创新药增速高于仿制药,前者占收入的40%,明显高于2020年的34%。

然而,创新药物的研发过程非常漫长。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九死一生。研发周期通常为近10年。这一阶段是一个无底洞,只有投资,没有产出。此外,创新药物需要一支庞大而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这些人大多有海归背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很少有研发团队能够成功地与当地的销售文化背景相结合。

即使一种创新的新药成功上市,也不意味着该产品能够迅速获得市场回报。有些产品在上市后需要在IV期临床和上市后获得批准。一般来说,新药上市后4-10年内不能直接批量生产和销售。还需要进行试验观察。在此期间,工作人员应记录试验效果,如是否有不良反应,只有在试验观察阶段之后,商家才能通知合作工厂批量生产,然后在货架上销售。整个过程将持续数年。

综上所述,在仿制药受挫的情况下,创新药确实是未来的前景,但对于综合实力不如国外的中国制药企业来说,前路漫漫,荆棘丛生。

创新药物的路径是越走越宽还是越走越窄?这也是恒瑞医药在转型中最大的担忧。

恒瑞医药人事动荡。

说明什么?

股价不断下跌,恒瑞医药首席医学官离职。没有人知道恒瑞医药的未来在哪里。然而,通过这次人事变动,我们可以看到恒瑞医药的内部情况。首席医疗官(CMO)通常需要解决与制药企业业务发展相关的医疗问题,即制药医学(pharmaceuticalmedicine)。

它通常包括制定临床发展战略,领导研发计划的实施,参与协调药品政策战略的制定和与药品管理部门的互动,负责临床研究数据的分析、报告和解释,负责临床研发部门或医疗事务部门的人员管理,负责临床研发和医疗市场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CMO主要是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核心管理成员,大部分向CEO汇报,与首席科学官合作。一些CMO将同时负责药品管理,而另一些CMO也将担任首席科学官。拥有上市产品的公司还需要CMO来管理医疗市场。

如今,在恒瑞医药工作的第七年,CMO放下挑选,这无疑会影响恒瑞医药的研发和创新药物的进程。

而且今年连续两位副总经理的辞职,或许也说明恒瑞医药正在酝酿一场新的风暴。

药品推荐

药品资讯

最新问答

药企营销&商务合作联系:
17276704016

(点击可直接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