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入睡和自然入睡的区别 服安眠药为何难安眠
2894如今,随着现代生活带来的社会节奏和竞争的加快,失眠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33%的人患有失眠症,欧洲4%~22%的人患有失眠症,而中国失眠症的发病率高达10%~20%。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普通人对失眠的对策有:60%无措施,33%.4%服用催眠药,22.3%,服中药14.5%,饮酒13.1%。
在服用催眠药的个体中,医生处方49.亲友推荐23%.2%,其他途经27.3%。以上数据显示,我国普通人对失眠的措施大多不正确。
理想的催眠药物应具有快速诱导入睡、不妨碍自然睡眠结构、白天无残留、不影响记忆功能、无成瘾、宿醉反应等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佐匹克隆、唑吡坦和扎来普隆等选择性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非苯二氮卓类催眠剂)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与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传统苯二氮卓类药物(稳定性)相比,这种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具有镇静催眠、无抗焦虑、肌肉松弛、抗痉挛等作用。长期服用不易产生耐受性和白天残留,不影响正常睡眠结构,不损害精神运动和认知功能,不易引起反弹性失眠。因此,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应在病因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治疗。
三分之二的失眠患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但任何催眠药长期每晚服用(>4周)都会明显增加药物依赖和耐受性的风险,突然停药也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失眠。
因为72%的失眠者不是每天晚上都会失眠,所以不需要每天晚上吃药。
催眠药的使用原则是按需治疗:根据失眠的模式和特点,提出了灵活、非连续的用药方法。
建议晚上睡30分钟,正常起床前5小时醒来,第二天有重要工作或事情;第二天周末不吃药。
对严重失眠者,可交替使用两种非苯二氮卓催眠药。
按需服药可药可以避免慢性失眠患者在自己睡觉时服用不必要的药物,这不仅可以减少药物剂量,还可以避免长期日常用药带来的药物依赖性、耐受性和成瘾,为慢性失眠患者提供长期治疗的可能性。(/沈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