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亲子鉴定后,我的信息会不会被别人知道?”这是很多人做鉴定前最担心的问题——尤其是偷偷做个人鉴定的人,怕被配偶发现;做司法鉴定的人,怕亲戚朋友知道自己家的矛盾。其实正规的鉴定机构都有严格的隐私保护制度,只要你选对机构、做好这3点,你的信息安全就能得到保障,不会出现“隐私泄露”的情况。
先说说正规机构的隐私保护制度有多严,别以为“机构想泄露就能泄露”,我国法律对亲子鉴定的隐私保护有明确规定,《司法鉴定程序通则》里就要求:“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个人隐私。”如果机构泄露了你的隐私,不仅会被司法行政部门处罚,还可能要赔你钱,所以正规机构不会拿自己的资质开玩笑。
具体来说,正规机构会从三个环节保护你的隐私:
第一,样本采集环节,个人鉴定可以自己采样、匿名送样,机构不会问你的真实姓名;司法鉴定虽然要核对身份,但信息只有负责核对的工作人员能看到,而且会加密存档;
第二,检测环节,样本会被编上编号,比如“样本1”“样本2”,检测人员只看编号,不知道对应的是谁;
第三,报告环节,报告只会发给委托人,不会发给任何第三方,而且报告上的个人信息会隐去部分内容,比如身份证号只显示后四位。
但也有一些“黑机构”不注重隐私保护,比如把你的信息卖给保险公司、催收公司,或者工作人员私下议论你的事情。所以要保护好隐私,关键还是要“选对机构+做好配合”,具体要做好这3点:
第一点:选有资质的正规机构,这是最核心的。怎么判断机构有没有资质?之前讲过,登录当地司法行政部门的官网,比如“XX省司法厅”,在“司法鉴定机构查询”里输入机构名称,能查到有“法医物证鉴定”资质的才是正规的。这些机构受法律监管,隐私保护制度更完善,不会随便泄露信息。那些网上随便打广告、没有资质的“生物科技公司”“体检中心”,别选,他们没有监管,隐私泄露的风险很高。
第二点:做个人鉴定时,学会“匿名保护”。如果你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你做了鉴定,做个人鉴定时可以不用提供真实姓名,比如用“张先生”“李女士”这样的化名,样本信封上也写化名,送样时别留真实手机号,用临时手机号或者微信联系。机构会按照化名给你出报告,报告上也不会有真实信息,只有你自己知道这份报告是你的。但要注意:如果后续需要补做司法鉴定,还是要提供真实身份,匿名只能用在个人鉴定中。
第三点:妥善处理鉴定报告和样本,别留下“痕迹”。鉴定报告拿到后,要好好保管,别随便放在家里显眼的地方,也别拍照发朋友圈、微信群,就算要销毁,也别直接扔垃圾桶,最好撕碎或者用碎纸机碎掉,避免被别人捡到。如果是自己采集的样本,比如头发、口腔拭子,采集完剩下的别随便扔,比如别把拔下来的头发扔在客厅垃圾桶里,最好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扔掉,避免被家人发现。
这里要解答两个常见的隐私问题:
第一个问题:“机构会把我的鉴定结果告诉我的配偶吗?”不会!不管是个人鉴定还是司法鉴定,机构都只会把结果告诉委托人,也就是付钱的人。比如老公偷偷做个人鉴定,机构只会把结果告诉老公,不会告诉老婆;就算是老婆问,机构也会拒绝,因为没有委托人的同意,不能泄露结果。
第二个问题:“司法亲子鉴定的信息,法院会公开吗?”不会!法院只会把鉴定报告作为案件证据,在庭审时出示给双方当事人看,不会对外公开,比如不会把你的鉴定结果发布在网上,也不会告诉无关人员。而且案件审结后,所有证据都会存档,只有办案人员能调阅,其他人看不到。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别找“熟人”做鉴定。有些人觉得“找熟人做更放心,能保护隐私”,其实恰恰相反,熟人知道你的真实身份,而且容易跟其他亲戚朋友说漏嘴,比如“我帮XX做了亲子鉴定,结果是亲生的”,反而会泄露你的隐私。找正规机构的陌生人做,反而更安全,因为他们只认样本和编号,不知道你的真实身份,也不会跟别人议论。
最后总结一下:只要选有资质的正规机构,做个人鉴定时用化名、留临时联系方式,拿到报告后妥善保管,你的隐私就不会泄露。别轻信没有资质的低价机构,也别找熟人做,这样才能既拿到准确的结果,又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如果做鉴定前还是担心,可以直接问机构的工作人员“你们怎么保护隐私?”,正规机构都会详细告诉你他们的制度,让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