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脑血管钙化有遗传性吗

zhenzhen

脑血管钙化,其实是血管的一种状态,如果我们的血液当中,积累了大量的脂肪或者是垃圾的话,就会导致血管壁出现钙化的情况。一般来说,脑血管钙化会导致各种血管疾病的出现。那么,脑血管钙化有遗传性吗?其实这种情况是不会导致遗传的,脑血管钙化,主要是因为血液问题导致的。

血管钙化(vascularcalcification)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管损伤、慢性肾病和衰老等普遍存在的共同的病理表现。

主要表现为血管壁僵硬性增加,顺应性降低,易导致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和心力衰竭,引发血栓形成、斑块破裂,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病发生的重要标志分子。

传统的观念一直认为血管钙化是一个被动的、退化的、不可避免的终末过程,但是,最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血管钙化类似于骨发育和软骨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可调节的、可治疗和预防的过程。

研究表明,钙剂在进入人体后,有两种不同的沉积途径,一种是沉积到正确的部位,比如骨骼和牙齿;二是沉积到不该去的部位,比如动脉血管、心脏瓣膜和关节软骨,这就很危险了。

什么是血管钙化?

血管钙化包括动脉石,还有静脉石,其实是指动静脉血管壁内有钙盐沉积,也就是动静脉内壁的钙化斑。这种血管壁上出现的钙过量沉积现象我们叫它血管钙化,换句话说就是在动脉血管壁上形成了骨骼样的物质。

血管钙化的类型

血管钙化分为内膜和中膜钙化两种类型。典型的内膜钙化发生在肌性动脉如冠状动脉和主动脉,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损伤,其诱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及吸烟等,检查证实存在血管内膜下脂质沉积和巨噬细胞聚集,逐渐形成斑块状钙化灶,最终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

中膜钙化主要表现为大、中动脉弹力层的连续、管状或线样的非炎性反应病变,无脂类物质和炎性细胞的沉积,其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无关。钙化物质常弥漫分布在整条动脉,导致血管顺应性下降、血流动力学异常,最终引起脉压差增大、心肌缺血和左心室肥大。

内膜钙化与中膜钙化可独立发生,也可同时存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特别是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的血管钙化常同时累及内膜和中膜。

如何预防血管钙化?

充分透析:采用高通量透析器,延长透析时间,增加透析频率,夜间透析均可以更有效地清除磷及潜在的促进血管钙化发生进展的毒素,从而起到预防作用。对于透析前血钙水平高于正常和难以控制的高磷血症患者可选择低钙透析液进行透析,预防患者转移性钙化的发生。

控制血磷水平:严格限制患者磷的摄入,每日磷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8-1.0g。临床中多使用磷结合剂控制血磷水平。有研究发现含钙磷结合剂的用量和骨活动有关,钙负荷能显著影响主动脉钙化或引起无动力性骨病。因此,许多研究都强调使用不含钙的磷结合剂,以防止或逆转血管的钙化。

控制甲状旁腺素水平:是血管钙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新型维生素D类似物对胃肠道钙通道作用弱,能有效降低PTH水平,并较少引起高钙和高磷血症。

生活中如何控制血管钙化?

1、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在饮食中,值得一提的是维生素K,它可以阻止新的动脉钙化的形成。许多食物中都含维生素K,常见的有大豆、橄榄和食用油;在深绿色的蔬菜中亦含有维生素K,如西兰花、羽衣甘蓝、菠菜等;

2、不要过量服用钙剂。正常食物中的钙含量已经基本满足人体需要,切忌盲目补充钙剂;

3、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血管钙化患者大多同时伴有血管的脂肪和胆固醇沉积,沉积物可造成血管损伤,进而激发血管钙化过程;

4、定期进行血管钙化检查。特别是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监测病情进展,有时需要作一些深度的检查,才能查出血管是否钙化。

猜你喜欢

健康头条

更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为你推荐

更多>

小编解答

更多>

相关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