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腹泻能用蒙脱石散吗 腹泻与糖尿病有关吗
2273一、腹泻与糖尿病有关吗
糖尿病所致的内脏植物神经紊乱,一方面引起肠蠕动失常,肠道功能紊乱,使得肠道易激惹、分泌增多而引起便次增多和便稀。另一方面造成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进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所以,患者病情时好时坏,时轻时重,反反复复。
另外,如果糖尿病人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的情况,也可能是发生了糖尿病胃肠道的病变,胰岛细胞损伤时,胰腺外分泌功能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引起脂肪吸收不良。
顽固性腹泻是一些糖尿病病人的突出表现,约有20%的糖尿病病人会产生腹泻。糖尿病引发腹泻发病时呈顽固性、间歇性,昼夜均可发生,发作时间可为几天至几周,其间可有数周至数月间歇期。常为稀水样或半稀便,没有分明的腹痛表现,有时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病人可伴有口渴、多饮、多食、饿得快、乏力、瘦弱等糖尿病表现。糖尿病诱发慢性腹泻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有关学者认为可能是与糖尿病患者进食多而增加便次有关。
更多的学者则认为是糖尿病所致的内脏植物神经病变,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使得肠道易激惹、分泌增多而引起便次增多和便稀,构成糖尿病诱发慢性腹泻的发病基础。
糖尿病所诱发的慢性腹泻,多呈顽固性的水样腹泻,有时伴有脂肪泻,与一般肠功能紊乱所致慢性腹泻并无明显特异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多食、口渴、多饮、多尿和消瘦等“三多一少”典型糖尿病症状,有助于诊断。但亦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症状。
因此,有关专家强调,若糖尿病患者出现慢性腹泻,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或不知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但有糖尿病家族史及出现“三多一少”症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症状。以及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慢性腹泻患者,经抗生素多次治疗无效时,都要及时检测血糖、尿糖。
临床资料表明,糖尿病诱发慢性腹泻的治疗,关键在于控制血糖。随着血糖恢复正常,腹泻症状随之减轻乃至停止。若同时给予神经营养剂如维生素B1和B12,并适当给于助消化药、乳酸杆菌制剂或双歧杆菌制剂,效果会更好一些。
专家介绍,糖尿病腹泻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胃肠功能紊乱的一种,与其他并发症相比,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这类病人一般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重,而且由于病因错综复杂,给有效的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
一般来说,如果糖尿病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或虽经治疗但血糖控制得不好,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患者肠道微血管病变,引起植物神经功能损害,继而导致肠蠕动失常、肠道内细菌异常繁殖及消化吸收功能不良,从而发生腹泻。因此,中老年人一旦发生慢性腹泻,除想到消化不良、肠炎和肠道肿瘤外,勿忘查血糖。
糖尿病腹泻,夜间较白天多见,大便常为稀水样或半稀便,没有明显的腹痛症状,有时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病人可伴有口渴、多饮、多食、饿得快、乏力、消瘦等糖尿病症状。常因忧虑、情绪激动而复发。血糖控制不好时可加重,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以中老年人居多。
治疗糖尿病腹泻不只要降糖。一旦确诊糖尿病腹泻,应消除顾虑,稳定情绪,合理控制饮食和选用降血糖药物,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1、正确选用降糖药:急性期应首选胰岛素,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血糖逐渐恢复正常,腹泻情况可随之减轻乃至停止。
2、应用钙通道阻拮抗:可选盐酸维拉帕米片(异博定),口服,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较为有效和安全,可较好改善糖尿病腹泻情况。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腹泻,既可止泻又可降压,且不良反应很少,是这类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
3、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控制腹泻的药物:如复方地芬诺酯片、蒙脱石散剂(思密达)、洛派丁胺(易蒙停)等;服用改善胃肠动力的药,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西沙必利(普瑞博思)、莫沙必利等;部分糖尿病腹泻患者,应用盐酸小檗碱(黄连素)及甲硝唑等抑制肠道菌群,对腹泻也有一定疗效。切忌滥用广谱抗菌素。
4、给予神经营养剂:如维生素B1和B12,并适当给予助消化药、乳酸杆菌制剂或双歧杆菌制剂,效果会更好一些。
5、合理控制饮食:多吃些富含优质蛋白、高纤维素和维生素类食物,特别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选择蛋清、鱼、虾、瘦肉等优质蛋白,少用或不用植物蛋白。
糖尿病性腹泻常表现为顽固性、无痛性腹泻,或先干后稀、无脓血,发作时间多为餐后或黎明前或半夜,每日四五次到二十余次不等,严重者大便失禁,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有的伴脂肪泻,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有独特的优势,分别用以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温阳化气、温补脾肾、固涩止泻等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