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用于脾失运化,瘀浊阻滞,升降失调所引起的腰痛疲倦,面色萎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粘滞及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见上述症候者。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丹参、大黄、太子参、黄连、牛膝、半夏(制)、红花、茯苓、陈皮、甘草。 |
粉萆薢、石菖蒲、甘草、乌药、益智仁(炒) |
|
生产企业 |
秦皇岛市山海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雷允上封浜制药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20060226 |
国药准字Z31020122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用于脾失运化,瘀浊阻滞,升降失调所引起的腰痛疲倦,面色萎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粘滞及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见上述症候者。 |
主要用于肾炎、乳糜尿、肾结核合并血尿、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附件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下焦虚寒,湿浊下注者。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4~6片,一日3~4次,45天为一疗程,小儿酌减。 |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
|
副作用 |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加、皮疹、瘙痒等。又头晕、乏力、心悸等个案报告。 |
服用该药可能会引起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如腹泻、恶心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长期服用可能影响肝肾功能。 |
|
禁忌 |
|
|
|
成分 |
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用于脾失运化,瘀浊阻滞,升降失调所引起的腰痛疲倦,面色萎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粘滞及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见上述症候者。 |
主要用于肾炎、乳糜尿、肾结核合并血尿、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附件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下焦虚寒,湿浊下注者。 |
|
药理作用 |
薢含有薯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石菖蒲含有细辛醚,氨基酸和糖类。乌药含有生物碱及挥发油。益智仁含有萜烯、倍半萜烯、倍半萜烯醇等挥发油成分。本方具有较强的降温与止痛功能。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及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而抗菌。方中石菖蒲对絮状表皮癣菌、堇色毛癣菌、白色念珠菌等10余种真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可缩短血浆再钙化时间,促进血凝而有良好的止血功效。同时,萆薢可减轻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可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增高血糖,合乌药可增加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并扩张局部血管使血循环加速。故可用于乳糜尿、慢性前列腺炎、肾炎、肾结核合并血尿、慢性附件炎等疾病。此外,石菖蒲能镇静抗惊厥,并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临床以单味石菖蒲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癫痫大发作60例,总有效率达75%。 |
||
注意事项 |
1.服药后大便次数超过4次者需要减量服用,并请咨询医生/药师。 2.小儿必须在成人监护下服用或遵医嘱。 3.以下情况患者慎用:脾虚胃寒、服药前大便次数超过4次、高钾血症、哺乳期及月经期妇女。 4.由于处方中含半夏,根据中医十九畏十八反,慎与乌头碱类药物合用或遵医嘱。 5.不建议与其他含大黄制剂同用。 6.药品保存时应避免高温、阳光直射。 |
服用该药可能会引起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如腹泻、恶心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长期服用可能影响肝肾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