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醛固酮拮抗剂。作为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症及心力衰竭等水肿的辅助性利尿药。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螺内酯,其化学名称为:17β-羟基-3-氧-7α-(乙酰硫基)-17α-孕甾-4-烯-21-羧酸γ-内酯。分子式:C24H32O4S分子量:416.57 |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成为:每1ml含二氯醋酸二异丙胺20mg,葡萄糖酸钠19mg。 |
|
生产企业 |
北京中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吉林敖东洮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10910011 |
国药准字H20066421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醛固酮拮抗剂。作为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症及心力衰竭等水肿的辅助性利尿药。 |
护肝药。用于脂肪肝、肝内胆汁淤积、一般肝脏机能障碍。用于急、慢性肝炎、肝肿大、早期肝硬化。 |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一片,每天3-4次 |
肌肉注射一次40mg(1支),一日1-2次。静脉注射一次40mg(1支),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40-80mg(1-2支),一日1-2次,用5%或10%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适量(50-100ml)。疗程遵医嘱。 |
|
副作用 |
患者高血钾时禁用。 |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如出现过敏反应,停药后症状即消失。 |
|
禁忌 |
|
儿童注意事项: 无特殊禁忌。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妊娠期未见不良影响,但建议慎用。哺乳期不受影响。 老人注意事项: 无特殊禁忌。 |
|
成分 |
醛固酮拮抗剂。作为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症及心力衰竭等水肿的辅助性利尿药。 |
护肝药。用于脂肪肝、肝内胆汁淤积、一般肝脏机能障碍。用于急、慢性肝炎、肝肿大、早期肝硬化。 |
|
药理作用 |
1.常见的有:(1)高钾血症,最为常见,尤其是单独用药、进食高钾饮食、与钾剂或含钾药物如青霉素钾等以及存在肾功能损害、少尿、无尿时;即使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高钾血症的发生率仍可达8.6%~26%,且常以心律失常为首发表现,故用药期间必须密切随访血钾和心电图;(2)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胃痉挛和腹泻;尚有报道可致消化性溃疡。2.少见的有:(1)低钠血症,单独应用时少见,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时发生率增高;(2)抗雄激素样作用或对其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长期服用本药在男性可致男性乳房发育、阳萎、性功能低下,在女性可致乳房胀痛、声音变粗、毛发增多、月经失调、性机能下降;(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长期或大剂量服用本药可发生行走不协调、头痛等。3.罕见的有:(1)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甚至呼吸困难;(2)暂时性血浆肌酐、尿素氮升高,主要与过度利尿、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3)轻度高氯性酸中毒;(4)肿瘤,有报道5例患者长期服用本药和氢氯噻嗪发生乳腺癌。 |
1.对脂肪肝的影响:消耗肝脂肪:本品体内分解为二异丙胺和二氯醋酸,前者在ATP活化作用下生成甲硫氨酸,后者代谢为甘氨酸,在甘氨酸裂解酶作用下生成N5N10—CH2—FH4(甲基四氢叶酸),同时供能。二者均可提供甲基,促进胆碱合成,胆碱与肝脂肪作用,生成卵磷脂,促进肝脂肪分解。转运肝脂肪:卵磷脂、肝脂肪、胆固醇与载脂蛋白结合成脂蛋白,脂蛋白易溶于血浆,从而将脂肪由肝内转运到肝外,减少肝内脂肪聚集。本品能降低动脉血中的甘油及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减少肝脏对甘油的吸收。同时刺激甘油三酯以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入血,从而有效抑制肝脏甘油三酯的合成。2.对脂代谢的影响:本品通过抑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活性,抑制脂肪动员;通过抑制合成胆固醇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通过抑制柠檬酸—丙酮酸循环中的柠檬酸合成酶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来抑制脂肪酸的合成。3.肝保护作用:改善肝细胞的能量代谢。通过促进膜磷脂的序贯甲基化,增强肝细胞膜的流动性,提高作为胆汁分泌和流动之主要动力的Na+—K+—ATP酶的活性;促进受损肝细胞的功能修复,提高组织细胞呼吸功能及氧利用率;提高脂肪酸的代谢活性,加速脂肪酸的氧化,为肝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
|
注意事项 |
1.下列情况慎用:(1)无尿。(2)肾功能不全。(3)肝功能不全,因本药引起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4)低钠血症。(5)酸中毒,一方面酸中毒可加重或促发本药所致的高钾血症,另一方面本药可加重酸中毒。(6)乳房增大或月经失调者。2.给药应个体化,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使用,以减少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的发生。如每日服药一次,应于早晨服药,以免夜间排尿次数增多。3.用药前应了解患者血钾浓度,但在某些情况血钾浓度并不能代表机体内总钾量,如酸中毒时钾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而易出现高钾血症,酸中毒纠正后血钾即可下降。4.本 |
滴注时需减慢滴速,并使病人卧床,低血压者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