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奥美拉唑。化学名称: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分子式:C17H19N3O3S分子量:345.42 |
甲氧氯普胺。 |
|
生产企业 |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59988 |
国药准字H12020161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 |
镇吐药。主要用于①各种病因所致恶心、呕吐、嗳气、消化不良、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等症状的对症治疗;②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功能性胃滞留、胃下垂等;③残胃排空延迟症、迷走神经切除后胃排空延缓;④糖尿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不可咀嚼。1、消化性溃疡:一次20mg(一次1粒),一日1~2次。每日晨起吞服或早 晚各一次, 胃溃疡疗程通常为4~8周,十二指肠溃疡疗程通常2~4周。2、反流性食管炎:一次20~60mg(一次1~3粒),一日1~2次。晨起吞服或早晚 各一次,疗程通常为4~8周。3、卓-艾综合征:一次60mg(一次3粒),一日1次,以后每日总剂量可根据病情调整 为20~120mg(1~6粒),若一日总剂量需超过80mg(4粒)时,应分为两次服用。 |
口服。成人:每次5~10mg,每日3次。用于糖尿病性胃排空功能障碍患者,于症状出... |
|
副作用 |
本品耐受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是腹泻、头痛、恶心、腹痛、胃肠胀气及便秘,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ALT,AST)增高、皮疹、眩晕、嗜睡、失眠等,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的,可自动消失,与剂量无关。长期治疗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在有些病例中可发生胃粘膜细胞增生和萎缩性胃炎。 |
1.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昏睡、烦燥不安、疲怠无力;2.少见的反应有:乳腺肿痛、恶心、便秘、皮疹、腹泻、睡眠障碍、眩晕、严重口渴、头痛、容易激动;3.用药期间出现乳汁增多,由于催乳素的刺激所致;4.大剂量长期应用可能因阻断多巴胺受体,使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而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特别是年轻人),可出现肌震颤、发音困难、共济失调等。 |
|
禁忌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虽然本品在动物实验中无致畸作用,但孕妇一般禁用;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儿童用药:尚无儿童用药经验,婴幼儿禁用。老年用药:尚无老年用药经验。 |
|
|
成分 |
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 |
镇吐药。主要用于①各种病因所致恶心、呕吐、嗳气、消化不良、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等症状的对症治疗;②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功能性胃滞留、胃下垂等;③残胃排空延迟症、迷走神经切除后胃排空延缓;④糖尿 |
|
药理作用 | |||
注意事项 |
1.肾功能不全及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2.药物对诊断的影响:①奥美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使胃内pH值升高,反馈性地使胃粘膜中的G细胞分泌促胃泌素,从而使血中促胃泌素水平升高;②奥美拉唑可使13C-尿素呼气试验(UBT)结果出现假阴性,其机制可能是奥美拉唑对幽门螺杆菌(Hp)有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应在奥美拉唑治疗后至少4周才能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 3.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的项目:①疗效监测。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应进行内镜检查了解溃疡是否愈合;治疗Hp相关的消化性溃疡时,可在治疗完成后4~6周进行UBT试验,以了解Hp是否已被根除;治疗卓-艾综合征时,应检测基础胃酸分泌值是否小于10mEq/h(即治疗目标)。②毒性监测。应定期检查肝功能;长期服用者,应定期检查胃粘膜有无肿瘤样增生,用药超过3年者还应监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 4.治疗胃溃疡时,应首先排除癌症的可能后才能使用本药。因用本药治疗可减轻其症状,从而延误诊断。 5.为防止抑酸过度,在治疗一般消化性溃疡时,建议不要长期大剂量地使用本药(卓-艾综合征时除外)。 |
1.醛固酮与血清催乳素浓度可因甲氧氯普胺的使用而升高;2.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剂量至少须减少60%,这类患者容易出现锥体外系症状;3.因本品可降低西咪替丁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若两药必须合用,间隔时间至少要1小时;4.本品遇光变成黄色或黄棕色后,毒性增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