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1.主要用于带状疱疹。 2.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及预防复发,包括生殖器疱疹的初发和复发。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化学名:L-缬氨酸-2-[(6-氧代-2-氨基-1,6-二氢-9H-嘌呤-9-基)甲氧基]乙基酯盐酸盐。分子式:C13H20N6O4·;HCl分子量:360.80。 |
本品为曲安奈德的灭菌混悬液。含曲安奈德(C24H31FO6)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
|
生产企业 |
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73866 |
H20090854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1.主要用于带状疱疹。 2.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及预防复发,包括生殖器疱疹的初发和复发。 |
1.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2.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3.急性扭伤、肩周炎、腱鞘炎、滑囊炎、慢性腰腿痛;4.各种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温疹、牛皮癣、疤痕疙瘩、肥厚性疤痕等)。 |
|
用法用量 |
1.单纯疱疹的治疗:一次500mg,一日2次。对于单纯疱疹的复发,理想的服药时间为前驱期或症状及体征首次出现时。2.单纯疱疹的预防:(1)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一日给药总量为500mg,可分为1-2次给药。(2)免疫缺陷的患者,服用剂量为一次500mg,一日2次。3.带状疱疹的治疗:一次1000mg,一日3次,共7日,在发病的24小时内服用本药最有效。 |
1肌注20-80mg/次,每周1次,每次注入均须更换注射部位。 2关节腔内或皮下注射用量酌情决定,一般为2.5mg-5mg。 3对皮肤病可于皮损部位或分数个部位注射,每处剂量为0.2-0.3mg,每日剂量不超过30mg,每周总量不超过75mg,用前应充分摇匀。 |
|
副作用 |
对本品及阿昔洛韦过敏者禁用。 |
1本品不得用于活动胃溃疡、糖尿病、结核病、精神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或任何未为抗生素所控制的感染或真菌感染。 2一些进行性病毒感染、疱疹、风疹、眼部带状疱疹。 3A型、B型、非A、非B型急性病毒性肝炎。 4自发性血小板缺乏性紫癜。 |
|
禁忌 |
|
|
|
成分 |
1.主要用于带状疱疹。 2.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及预防复发,包括生殖器疱疹的初发和复发。 |
1.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2.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3.急性扭伤、肩周炎、腱鞘炎、滑囊炎、慢性腰腿痛;4.各种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温疹、牛皮癣、疤痕疙瘩、肥厚性疤痕等)。 |
|
药理作用 |
1.消化系统少数患者有轻度胃肠道症状,如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 2.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乏力、眩晕。 3.血液可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4.心血管系统可引起心动过速、血管扩张等。 5.其它可见皮肤瘙痒、关节痛、肌痛、畏光、眼痛等。 |
本品为合成的皮质类固醇,具有如下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其抗炎和变态反应的作用强而持久。能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移动,阻止炎症介质如激肽类、组织胺、慢反应物质等发生反应,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稳定溶酶体膜,阻止补体参与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后组织损伤的修复等。 2免疫抑制作用:本药可影响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包括可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网状内皮系统消除颗粒或细胞用作,可使淋巴细胞溶解,以致淋巴结、脾及胸腺中淋巴细胞耗竭。此作用对T细胞 |
|
注意事项 |
1.交叉过敏对其它鸟嘌呤类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过敏者也可对本药过敏。 2.禁忌症:(1)对本药或阿昔洛韦过敏者。(2)孕妇。(3)2岁以下儿童。 3.慎用:(1)肾功能不全者。(2)脱水者。(3)对免疫缺陷者不主张用。 4.药物对儿童的影响:2岁以下儿童禁用,2岁以上儿童慎用。 5.药物对妊娠的影响:动物实验未发现致畸性,但本药能通过胎盘,为安全起见,孕妇禁用。美国药品和食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B级。 6.药物对哺乳的影响:本药在乳汁中的浓度为血药浓度的0.6-4.1倍,哺乳妇女应慎用。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
1本品为混悬剂,严禁静脉注射和椎管注射。 2关节腔内注射可能引起关节损害。 3本品作用强,故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防止滥用,才能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4如长期大量应用一旦病情控制,停药时应逐渐减量,不宜骤停,以免复发或出现肾上腺皮质机能不足症状。 5本品受冻后聚集成块,故应在不低于10℃的条件下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