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氯吡格雷用于以下患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近期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与阿司匹林合用。 用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阿司匹林联合,可合并在溶栓治疗中使用。 更多信息参见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硫酸氢氯吡格雷 化学名称:S(+)-2-(2-氯苯基)-2-(4,5,6,7-四氢噻吩[3,2-c]并吡啶-5)乙酸甲酯硫酸氢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6H16ClNO2S·H2SO4 分子量:419.9 |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托莫西汀。 |
|
生产企业 |
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
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J20180029 |
国药准字H20133346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氯吡格雷用于以下患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近期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与阿司匹林合用。 用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阿司匹林联合,可合并在溶栓治疗中使用。 更多信息参见 |
托莫西汀用于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的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ADHD)。 |
|
用法用量 |
。 |
初始治疗:体重不足70公斤的儿童和青少年用量:开始时,盐酸托莫西汀的每日总剂量应约为0.5mg/kg,并且在3天的最低用量之后增加给药量,至每日总目标剂量,约为1.2mg/kg,可每日早晨单次服药或早晨和傍晚平均分为2次服用。剂量超过1.2mg/kg/日未显示额外的益处。对儿童和青少年,每日最大剂量不应超过1.4mg/kg或100mg,选其中较小的一个剂量。体重超过70公斤的儿童、青少年用量:开始时,盐酸托莫西汀每日总剂量应为40mg,并且在3天的最低用量之后增加给药量,至每日总目标剂量,约为80mg,每日早晨单次服药或早晨和傍晚平均分为2次服用。在继续使用2-4周后,如仍未达到最佳疗效,每日总剂量最大可以增加到100mg,没有数据支持在更高剂量下会增加疗效。对体重超过70kg的儿童和青少年,每日最大推荐总剂量为100mg。其余请详见说明书。 |
|
副作用 |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健康志愿者进行的临床试验中,氯吡格雷与萘普生合用使胃肠道隐性出血增加。由于缺少氯吡格雷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相互作用的研究,所以,是否同所有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均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危险性事件尚不清楚。因此,非甾体抗炎药包括Cox-2抑制剂和氯吡格雷合用时应特别小心(见注意事项)。 其它联合治疗: 由于氯吡格雷部分地由CYP2C19代谢为活性代谢物,使用抑制此酶活性的药物将导致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水平的降低。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相关意义尚不确定。不推荐联合使用强效或中度CYP2C19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参见 |
详见说明书。 |
|
禁忌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怀孕期 因尚无临床上提供的有关用于妊娠期服用氯吡格雷的临床资料,谨慎起见,应避免给怀孕期妇女使用波立维。动物实验无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表明波立维对怀孕,胚胎/胎儿的发育,分娩或出生后成长存在有害作用(参见 儿童用药:尚无在儿童中使用的经验。 老年用药:参见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没有充分的和规范的对照研究在孕妇中进行。盐酸托莫西汀不应在妊娠期使用,除非潜在的对于胎儿的利益大于潜在的危险性。大鼠的分娩不受托莫西汀影响。目前尚不清楚盐酸托莫西汀对人类分娩的影响。托莫西汀和/或其代谢产物在大鼠的乳汁中排泌。目前尚不清楚托莫西汀是否在人类的乳汁中排泌。哺乳期母亲应慎用盐酸托莫西汀。儿童用药:任何人考虑在儿童或青少年中使用盐酸托莫西汀胶囊,必须对其使用的风险和临床的需要进行权衡(参见关于自杀观念的警告项以及各种警告)。盐酸托莫西汀对年龄小于6岁的儿科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未确定。尚未对盐酸托莫西汀治疗9周以上的疗效和1年以上的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在年轻大鼠中进行了托莫西汀对成长、神经行为和性发育影响的评价研究。管饲法,从大鼠出生后早期(10天大)贯穿至成年,给予托莫西汀1、10和50mg/kg/日(以mg/m2)为单位计算,分别约为人最高剂量的0.2,2和8倍)。观察到,阴道不闭合(所有剂量)、和包皮分离(10和50mg/kg)的轻度延迟,附睾重量和精子数轻度减少(10和50mg/kg)和黄体的轻度减少(50mg/kg)但不影响生育力和生殖行为 |
|
成分 |
氯吡格雷用于以下患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近期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与阿司匹林合用。 用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阿司匹林联合,可合并在溶栓治疗中使用。 更多信息参见 |
托莫西汀用于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的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ADHD)。 |
|
药理作用 |
药效学特性: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必须经生物转化才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氯吡格雷还能阻断其它激动剂通过释放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对血小板ADP受体的作用是不可逆的,因此暴露于氯吡格雷的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受到影响,血小板正常功能的恢复速率同血小板的更新一致。 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人体重复口服给药,从第一天开始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逐步增强并在3-7天达到稳态。在稳态时,每天服用氯吡格雷75mg的平均抑制水平为40%-60%,一般在中止治疗后5天内血小板聚集和出血时间逐渐回到基线水平。 毒理学研究: 在大鼠和狒狒进行的临床前研究中,最常见的反应为肝脏变化。这些肝脏变化是由于药品对肝代谢酶影响的结果,给药剂量为人体服用75mg/天氯吡格雷获得暴露量的25倍。人体接受治疗剂量的氯吡格雷对肝脏代谢酶没有作用。 大鼠和狒狒服用非常高剂量氯吡格雷,对胃耐受性有影响(胃炎,胃溃疡和/或呕吐)。以每天 |
||
注意事项 |
)。 泮妥拉唑、兰索拉唑与氯吡格雷联用后,未观察到氯吡格雷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大幅下降。 联合使用泮妥拉唑80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的血浆浓度分别下降了20%(负荷剂量)和14%(维持剂量),并分别伴有15%和11%的平均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下降。这些结果提示氯吡格雷可以与泮妥拉唑联合给药。 没有证据显示其它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如H2阻滞剂(不包括CYP2C19抑制剂西咪替丁)或抗酸剂干扰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 其他药物: 通过其它大量的临床研究,对氯吡格雷与其它合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氯吡格雷与阿替洛尔、硝苯地平单药或同时合用时,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此外,氯吡格雷与苯巴比妥、雌二醇合用对氯吡格雷的药效学活性无显著影响。 氯吡格雷不改变地高辛或茶碱的药代动力学。制酸剂不改变氯吡格雷的吸收程度。 CAPRIE研究资料表明,苯妥英、甲苯磺丁脲可安全地与氯口比格雷合用。 除上述明确的药物相互作用信息外,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患者常用药物与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然而,在临床试验中,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的同时接受多种伴随药物,包括利尿药、β阻滞剂、A |
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2. 心脏病患者慎用;3. 高血压患者慎用;4.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5. 服用期间避免饮酒;6. 避免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