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临床可用于辅助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征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一定疗效)。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猪脾中提取的一种低分子量多肽-核苷酸合物,多肽、核苷酸、以及18种游离氨基酸。 |
枸橼酸钾 |
|
生产企业 |
陕西医药控股集团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13414 |
国药准字H20054682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临床可用于辅助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征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一定疗效)。 |
本品用于: 1.治疗低钾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如进食不足、 呕吐、严重腹泻、应用排钾利尿药、低钾性家族周期性麻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补充高渗葡萄糖等。 2.预防低钾血症,当患者存在失钾情况,尤其是如果发生低钾血症对患者危害较大时(如服用洋地黄药物的患者),需预防性补充钾盐。如进食很少、严重或慢性腹泻、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失钾性肾病、BARTTER综合征等。 3.洋地黄中毒引起频发性、多源性早搏或快速心律失常。 |
|
用法用量 |
口服。推荐一次3~6mg(1~2粒),一日2~3次 |
口服。每次1~2包,一日3次,用温开水溶解后服用。 |
|
副作用 |
尚不明确 |
1.口服可有胃肠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咽部不适、胸痛(食道刺激),腹痛、腹泻、甚至消化性溃疡及出血。在空腹、剂量较大及原有胃肠道疾病者更易发生。 2.原有肾功能损害时应注意发生高钾血症。 |
|
禁忌 |
|
|
|
成分 |
临床可用于辅助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征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一定疗效)。 |
本品用于: 1.治疗低钾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如进食不足、 呕吐、严重腹泻、应用排钾利尿药、低钾性家族周期性麻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补充高渗葡萄糖等。 2.预防低钾血症,当患者存在失钾情况,尤其是如果发生低钾血症对患者危害较大时(如服用洋地黄药物的患者),需预防性补充钾盐。如进食很少、严重或慢性腹泻、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失钾性肾病、BARTTER综合征等。 3.洋地黄中毒引起频发性、多源性早搏或快速心律失常。 |
|
药理作用 |
药效学试验表明:将2G枸橼酸钾颗粒稀释成20ML溶液,按5ML/KG、10ML/KG、20ML/KG分别给小鼠灌胃,均能升高小鼠血清钾的含量,故可做为钾的补充剂。钾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其浓度为150~160MMOL/L,而细胞外的主要阳离子是NA+,钾浓度仅为3.5~5.0MMOL/L。机体主要依靠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来维持细胞内外的K+、NA+浓度差。体内的酸碱平衡状态对钾代谢有影响,如酸中毒时H+进入细胞内,为了维持细胞内外的电位差,K+释出到细胞外,引起或加重高钾血症。 |
||
注意事项 |
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1. 下列情况慎用: (1) 急性脱水,因严重时可致尿量减少,尿K+排泄减少。 (2) 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 家族性周期性麻痹,低钾性麻痹应给予补钾,但需鉴别高钾性或正常性周期麻痹。 (4) 慢性或严重腹泻可致低钾血症,但同时可致脱水和低钠血症,引起肾前性少尿。 (5) 传导阻滞性心律失常,尤其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 (6) 大面积烧伤、肌肉创伤、严重感染、大手术后24小时和严重溶血,上述情况本身可引起高血钾症。 (7) 肾上腺性异常综合征伴盐皮质激素分泌不足。 (8) 接受潴钾利尿剂的病人。 2. 用药期间需作以下随访检查: (1) 血钾。 (2) 心电图。 (3) 血镁、钠、钙。 (4) 酸碱平衡指标;肾功能和尿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