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肌炎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地高辛 |
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
|
生产企业 |
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 |
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10970389 |
国药准字Z50020409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肌炎 |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
|
用法用量 |
1.对肾功能正常的患儿按体重给出洋地黄化量的地高辛酏剂的用量:口服。饱和量总量,<2岁,0.06~0.08mg/kg(相当于酏剂1.2~1.6ml/kg)>2岁,0.04~0.06mg/kg(相当于酏剂0.8~1.2ml/kg);分3~6次完成饱和。以后用上述量的1/4为每日维持量。2.早产儿和新生儿宜用1/3或1/2量。3.如出现心律失常等中毒现象,应停药或加服氯化钾。 |
口服。一次5~10毫升,一日2次,用时摇匀。 |
|
副作用 |
1.与钙注射剂合用;2.任何强心甙制剂中毒;3.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4.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若伴收缩功能不全或心房颤动仍可应用);5.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扑动。慎用于:(1)低钾血症;(2)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高钙血症; |
本品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皮疹、瘙痒、头晕等。 |
|
禁忌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儿童用药:尚不明确老人用药:尚不明确 |
|
|
成分 |
肌炎 |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
|
药理作用 |
治疗剂量时具有:1.正性肌力作用:本品选择性地与心肌细胞膜Na[sup]+[/sup]﹣K[sup]+[/sup]-ATP酶结合而抑制该酶活性,使心肌细胞膜内外Na[sup]+[/sup]﹣K[sup]+[/sup]主动偶联转运受损,心肌细胞内Na+浓度升高,从而使肌膜上Na[sup]+[/sup]-Ca[sup]2+[/sup]交换趋于活跃,使细胞浆内Ca[sup]2+[/sup]增多;肌浆网内Ca[sup]2+[/sup]储量亦增多,心肌兴奋时,有较多的Ca[sup]2+[/sup]释 |
||
注意事项 |
对窦性心律的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地高辛能增加射血分数,改善左室功能,予防病情恶化,但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功能不全(尤其首日发病)应慎用。使用地高辛酏剂期间应注意监测:①血压、心律及心率;②心电图;③心功能监测;④电解质尤其钾、钙、镁;⑤肾功能;⑥疑有洋地黄中毒时,应作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过量时,由于蓄积性小,-般于停药后1~2天中毒表现可以消退。如地高辛血药浓度在2.0-2.5ng/ml以上,应警惕洋地黄过量毒性反应。患者2-3周前未应用洋地黄类制剂者,必要时可考虑给予负荷量;肾功能不全者,不宜 |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