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本品适用于低磷酸血症。低磷酸血症可在急性情况,如输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胃肠外营养时出现;也与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酒精中毒、长期营养不良、慢性呼吸道衰竭中碳酸的耗竭有关。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果糖二磷酸钠,其化学名称为:果糖—1,6—二磷酸三钠盐八水合物。分子式:C6H11O12P2Na3·8H2O,分子量:550.17。 |
主要成份:伊班膦酸钠。 |
|
生产企业 |
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
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10920056 |
国药准字H20050669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本品适用于低磷酸血症。低磷酸血症可在急性情况,如输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胃肠外营养时出现;也与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酒精中毒、长期营养不良、慢性呼吸道衰竭中碳酸的耗竭有关。 |
本品适用于伴有或不伴有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骨痛。 |
|
用法用量 |
建议剂量为每日5~l0g,治疗低磷酸血症的剂量,应根据磷酸缺乏的程度,以免磷酸超负荷。较大剂量建议每天分两次给药。儿童剂量应根据体重(70~160mg/Kg),不要超过建议剂量。给药方式:每lg粉末用灭菌注射用水l0ml溶解,将混匀后的溶液静脉输注(大约l0ml/min)。混匀后的溶液必须单次给药,如没有输完,余量不再使用。 |
将本品1~4mg稀释于不含钙离子的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500~750ml中,静脉缓慢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2小时。治疗高钙血症,应严格按照血钙浓度,治疗前适当给予0.9%生理盐水进行水化治疗,中、重度高钙血症病人可单剂量给予2~4mg。 |
|
副作用 |
遗传性果糖不耐症患者,对本品过敏者、高磷酸血症及肾衰患者,对果糖过敏者禁用。 |
对本品或其他双膦酸盐过敏者禁用。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血清肌酐5mg/dl)禁用。 |
|
禁忌 |
|
|
|
成分 |
本品适用于低磷酸血症。低磷酸血症可在急性情况,如输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胃肠外营养时出现;也与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酒精中毒、长期营养不良、慢性呼吸道衰竭中碳酸的耗竭有关。 |
本品适用于伴有或不伴有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骨痛。 |
|
药理作用 |
右旋l,6—二磷酸果糖(FDP)是糖酵解中间产物,在细胞中通过激活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来调节几个酶促反应。FDP在不同细胞的浓度是不一样的,人红细胞中FDP的浓度为6-10mg/L细胞。体内外生化学研究显示药理剂量的FDP可作用于细胞膜。促进细胞对循环中钾的摄取及刺激细胞内高能磷酸和2,3—二磷酸甘油的产生。另外,FDP可减少机械创伤引起的红细胞溶血和抑制化学刺激引起的氧自由基的产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人在疾病进展期会出现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呼吸肌功能。在COPD病人,低磷酸血症与肾磷酸盐再吸收障碍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呼吸肌和外周肌中磷酸盐缺乏是由于营养不良或使用茶碱类、利尿药、糖皮质激素及β受体激动药所致肾磷酸盐的消耗。磷是细胞的组分(膜磷脂、核酸、2,3二磷酸甘油酸、磷蛋白),磷的消耗诱导神经肌肉和心肌的改变,还可解释恶液质COPD病人的呼吸肌无力和疲乏。用实验性饮食诱导磷盐消耗可降低呼吸肌功能,纠正磷盐水平又可改善其功能。给恶液质COPD病人补充磷盐的效能虽然未确切,但临床实验已显示FDP是有益于治疗的,特别是加强呼吸强度,表现为PImax,PaO2和耐受性的提高。毒理学 胃肠外给药的LD50为: 属种 腹腔内注射(mg/kg) 静脉注射(mg/kg) 小鼠 6256(6020~7070) 874(837~913) 大鼠 4107(3731~4251) 1160(1093~1230) 亚急性毒性研究显示,兔和狗静脉注射l00mg/kg或200mg/kg本品,连续30天,没有任何功能和组织学的病理学改变。 致畸性 致畸性研究显示给家兔常规注射l00mg/kgFDP,没有发现怀孕期有病理改变及胎儿畸形。 |
本品为双膦酸盐类骨吸收抑制剂,可能主要通过与骨内羟磷灰石结合,抑制羟磷灰石的溶解和形成,从而产生抗骨吸收的作用。 |
|
注意事项 |
给药前应肉眼观察一下有无特殊情况,轻微发黄并不影响药效。用药注意事项:注射过程中药液外渗到皮下时会造成疼痛和局部刺激。特别警告:肌酐清除率小于50ml/min的病人应监测血液磷酸盐水平。幼儿只在必要时并需在严格的医生指导下使用。置于儿童不能触及处。 |
1.本品不得与其它种类双膦酸类药物合并使用。2.动物实验中本品曾发生肝、肾毒性,故肝、肾功能损伤者慎用。3.使用本品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清钙、磷、镁等电解质水平及肝、肾功能。4.有心功能衰竭危险的病人应避免过度水化治疗。5.未研究输注本品对司机及使用机器者的反应能力及警觉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