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1关节炎,可缓解疼痛和肿胀。 2软组织损伤和炎症; 3解热; 4其他:用于治疗偏头痛、痛经、手术后痛、创伤后痛等。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本品主要成分为吲哚美辛,其化学名为2-甲基-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1H-吲哚-3-乙酸。 |
本品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 |
|
生产企业 |
吉林敖东集团大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兴安药业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1021005 |
国药准字H20060929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1关节炎,可缓解疼痛和肿胀。 2软组织损伤和炎症; 3解热; 4其他:用于治疗偏头痛、痛经、手术后痛、创伤后痛等。 |
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痛经及关节痛等。 |
|
用法用量 |
口服 1成人常用量(1)抗风湿,初始剂量一次25~50mg(1~2片),一日2~3次,一日最大量不应超过150mg(6片)。(2)镇痛,首剂一次25~50mg(1~2片),继之25mg(1片),一日3次,直到疼痛缓解,可停药;(3)退热,一次6.25~12.5mg(1/4~半片),一日不超过3次。 2小儿常用量:一日按体重1.5~2.5mg/kg,分3~4次。待有效后减至最低量。 |
口服给药一次0.3-0.6g,一日4次或每4小时1次;一日不宜超过2g。用于退热时疗程通常不超过3日,用于镇痛时疗程不宜超过10日。缓释片用法:一次0.65-1.3g(即1-2片),每8小时1次。一日不超过4g(即6片)。 |
|
副作用 |
活动性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及病史者,癫痫,帕金森病及精神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本品或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血管神经性水肿或支气管哮喘者禁用。 |
(1)对本药过敏者。(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3)酒精中毒者。 |
|
禁忌 |
儿童注意事项: 14岁以下小儿一般不宜应用此药,如必须应用时应密切观察,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1.本品用于妊娠的后3个月时可使胎儿动脉导管闭锁,引起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孕妇禁用。 2.本品可自乳汁排出,对婴儿可引起毒副反应.哺乳期妇女禁用。 老人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易发生肾脏毒性,应慎用。 |
儿童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老人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
|
成分 |
1关节炎,可缓解疼痛和肿胀。 2软组织损伤和炎症; 3解热; 4其他:用于治疗偏头痛、痛经、手术后痛、创伤后痛等。 |
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痛经及关节痛等。 |
|
药理作用 |
本品具有抗炎、解热及镇痛作用,其作用机理为通过对环氧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制止炎症组织痛觉神经冲动的形成,抑制炎性反应,包括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及溶酶体酶的释放等。至于退热作用,由于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及出汗,使散热增加。这种中枢性退热作用也可能与在下视丘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
尚不明确。 |
|
注意事项 |
1交叉过敏反应:本品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性,由阿司匹林过敏引起的喘息病人,应用本品时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对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敏。 2本品解热作用强,通常1次服6.25mg或12.5mg即可迅速大幅度退热,故应防止大汗和虚脱,补充足量液体, 3本品因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停药后此作用可持续1天,用药期间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含量也常增高。 4下列情况应慎用:()本品能导致水钠潴留,故心功能不全及 |
1.交叉过敏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对本药通常不发生过敏反应。但有报道,在因阿司匹林过敏发生哮喘的病人中,少数人(小于5%)在服用本药后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2.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3.酒精中毒者。3.慎用1.肝病或病毒性肝炎(有增加肝脏毒性的危险)。2.轻至中度肾功能不全者(长期大量应用,有增加肾脏毒性的危险)。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应严格控制使用本药)。4.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有引起溶血的报道)。(国外资料)4.药物对儿童的影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是本药在体内生物 |